机匣与枪托——浅谈二战后旋转后拉式步枪机匣固定方式上的演进 每日热文

来源:哔哩哔哩时间:2023-07-01 08:48:18

旋转后拉栓动枪结构不算复杂。但如果探究其结构演变进化,依然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话题。哪怕把时间段限制在二战以后,我也只敢截取一个小断面,简单说一说为了提高精度,机匣固定方式上的变化沿革。

本文大概脉络是:


(资料图)

传统木托——>树脂座床与轴套座床——> 枪托应用新材料——>嵌入式金属龙骨——>中低端步枪以凹槽取消传统后座凸耳——>底座——>一体化机匣与上下机匣

之前在知乎上讲过底座(chassis),再往后的一体化机匣和上下机匣类型,国内好像还没有文章专门展开写。所以对前几部分比较了解的读者可以略过,直接跳到最后。

传统上,枪托/护木作为一大块木头零件,从下面包络住机匣。机匣往下伸出一条钢块叫做recoil lug,后座凸耳。这个东西往下卡进枪托上对应的槽,起到把后座力传递给枪托的作用。至于穿过枪托拧进机匣的螺丝,是不承受后座力的。

下图是一支经典的温彻斯特 M70,右边箭头指的枪托上深色部分,是做了座床(后文会讲)。左边箭头所指就是后座凸耳,可以看到,是直接在机匣上铣削出来的。

接下来一张图中,下面枪型是Ruger M77,依然是机匣上直接加工出来这一块凸耳;上面一支是雷明顿Model 700,看出来为什么这枪方便生产了吧:

下文综述了一些小作坊精制的,基于Model 700结构的定制产品:/

从里面转过来一张图,Kelbys的Atlas,看典型Model 700结构,后座凸耳作为单独一个零件是如何与机匣配合的:

再贴两张,也很经典的野人110/10步枪的机匣:

注意野人用了个大螺帽把枪管压在机匣上(想想AR-15),所以换管子更方便,这是它相比Model 700更受欢迎的一个特点。

(当然对于一些老军枪,枪托中前部会横向打一个金属柱——cross bolt,也可以叫做recoil lug。它的作用依然承受部分后座,防止木托开裂。下图所示,经典的毛瑟结构,横穿木制部分,有两个孔的就是这个零件)

大家熟悉的传统步枪很多都是如此。但木头吸潮、磕碰等等变形就会影响精度。所以二战后有了如下做法:在枪托内和机匣接触的地方,尤其承受后座凸耳附近加树脂/玻璃钢填缝,叫做玻璃钢座床(glass bedding);并且还要在固定机匣的螺丝周围加钢圈,称为轴套座床(pillar bedding)。前者是为了让机匣与枪托配合更紧密,后者是让螺丝拧的更紧,还不导致压迫枪托变形。

枪托材料也从木头开始进化——首先采用复合材料枪托的现代量产狙击枪,应该是元老级别的斯太尔SSG-69。美帝这边也相应有麦克米兰为代表的玻璃钢枪托、Boyds为代表的层压木枪托等等(三十四层木头胶合,防潮和强度等性能比传统木托强得多)。推荐这几篇麦克米兰网站上的文章:/m40a1-m40a35-specific-stocks//pillar-bedding-part//pillar-bedding-part-2/

下图是我以前买的Bell & Carlson玻璃钢枪托,枪管太粗不适合,就慢慢把护木前面的槽打磨宽一些……但不小心弄过头,表面一层壳就穿了,只能自己用JB Weld树脂胶慢慢补。贴这张的意思是说,玻璃钢枪托本身是做了很好的减重措施的:

座床这个思路发展下去,就是aluminum bedding——枪托里面嵌一条铝龙骨,从密切配合机匣承受后座到保证螺丝紧拧全都承担了。比如著名的Sako TRG 22/42。麦克米兰还有些产品系列,是在玻璃钢枪托里面嵌一条钢龙骨……

这种龙骨型也有便宜产品,比如下图所示,野人的AccuStock系列枪托:/blog/2009/06/26/how-the-savage-accustock-works/

如果要进一步省工省料减少成本的话,则是以Tikka T3为代表,把以前机匣上的后座“凸”耳变成凹槽,再用一个铝块通过这里卡在机匣与枪托之间。(也颇有人要自己折腾,给换成钢制的)

再看下图,是Tikka的高端大哥,Sako 85的结构:

T3这枪很有意思。除了上述后座铝块,拿它与传统栓动比如温彻斯特M70、雷明顿700等等一比,注意看抛壳窗的大小:

后来再出现的很多栓动猎枪,基本都像T3这样,从一开始就把机匣上部全封闭。既有利于机匣刚度,又方便装光瞄。当然,市面上后来也有给T3往枪管和机匣之间再夹个Model 700类型后座凸耳的做法。连Tikka自己的T3x Tac A1这种加钱的战术版也是,如下图:

最近十年来,很多中低端步枪在结构上受到了T3的影响。再举两个便宜然而很够用的猎枪例子——野人的Axis,和T/C的Compass。这俩都是机匣上开凹槽,配合嵌入枪托的后座铝块:

Ruger American Rifle则更为巧妙,枪托前后嵌入的两个铝块是楔形设计,用如此简单便宜的结构实现三个自由度上的可靠限位:

T3的枪托材料还行,到了后面这几位枪托塑料简直没眼看,捏变形不是夸张。但因为结构合理,它们依然可以做到三发百码轻松打进1 MOA,慢点的话五发也常见,只要不打热……自己在家用树脂做个座床也很简单,弄了以后会更准。Ruger American Rifle稍微贵一点,零售价在$400以上,具体有些版本会更贵。而另两种则是$200 ~ 300,T/C Compass甚至有过打折到一百八十刀的时候,可以说是相当繁荣了低端猎枪市场。

接下来看看另一个方向:追求极致精度,不在乎成本和重量。这就是现在为大家所熟知的“chassis”结构了,也有叫做frame,框架的。以AI(Accuracy International)为代表,把传统意义上的枪托干脆用整体一块铝给换掉。咱们参考各种其他领域“底盘”的概念,把它在枪上译为“底座”。这种结构差不多在当前大大小小厂家的精准射击步枪品成为了主流,比如上面说过的Tikka T3x的Tac A1版、斯太尔的SSG 08、Sako的TRG M10和TRG 22 / 42的A1版、CZ的TSR、FN的Ballista等等:

下面这个视频是FN Ballista:/watch?v=ZxGYtWu1FWU

改造比如雷鸣顿700这样的传统结构枪,或者Ruger American Rifle这样很受欢迎的新款大众步枪,也有很多第三方chassis产品可选。

一些底座外面包了塑料壳与外界、人体相接触,叫做skin,皮。这层壳子本身是不承受后座的:

那么自然而然,能不能再进一步?为什么机匣和底座要分开作为两个零件呢?——这就是近些年来更加新颖的一种结构,monolithic receiver,即一体化机匣。(注意,谈到AR15和其他突击步枪的时候,有些型号比如LMT,也会说到monolithic。此时指护木与上机匣一体化,一个零件,和此文谈的栓动步枪机匣构型是不同的)

设想一下这么一个零件:

前面装枪管、接上筒状护木;顶部加上/加工出来皮轨;下面前部开弹匣槽,后部包络发射机;最后端接个枪托;然后中间容纳枪栓

很容易理解,理论上这就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所需的零件配合,应该最能提高精度。采用这种结构的枪,比如Cheytac M200(钢机匣)、Desert Tech的SRS(铝机匣)、Q的Fix/Mini Fix(铝机匣)、Nemesis的LMR(钢机匣)等等,多是小作坊高价产品。

至于大厂出的枪,好像只有SIG的Cross是一体化机匣(铝),价钱也相对来说便宜一些。

还有另一种,是类似AR的上下机匣结构。这种也比较容易理解:

它们和底座式结构的区别在于,上下机匣中下面这个部件不但包括弹匣槽,也多容纳扳机组;而底座式等于是从传统的枪托发展而来,通常只是开个槽让扳机伸出来,本身并不承担容纳固定扳机组的作用,尤其多数加底座的传统枪,本身扳机组直接装配在机匣上。

底座这个零件倒是可以包括弹匣槽,所以改装底座以后能让各种步枪通用AI规格(AICS)的弹匣。另外,底座会安装护木,但下机匣绝不会。

同样,这类也是多为小作坊产品,比如Nemesis的Valkyrie(上钢下铝)。/@nemesisarms4032/videos

这种上下机匣结构的大厂栓动步枪,我立刻能想到的例子比如:Ruger Precision Rifle——RPR(上钢下铝)和巴雷特的MRAD(上下机匣全铝)。当然这两者的用户群不一样。MRAD价钱基本是小作坊精品级别。至于RPR,众所周知鲁格的特点就是成本低,善于组织生产,产能特别厉害。所以RPR价格非常亲民。再一个有趣的区别,MRAD类似AR,枪托接口放在下机匣后端;而RPR则放在上机匣后面,下机匣是左右两片。两种枪托布局哪个更好,我就不清楚了。(另外,RPR的扳机组装配在上机匣上,但下机匣容纳了保险)

另外,Nemesis有一型参与过竞标的ANSR:/2018/01/26/nemesis-arms-has-the-ansr-to-the-socom-advanced-sniper-rifle/

这个枪下面弹匣槽部分是模块化的,可以更换,方便换口径。但我不清楚它是更接近Valkrie那样有个单独容纳扳机组的下机匣,还是像LMR那样一体化机匣。如果我理解错误的话,欢迎指正。

最后聊一个很有意思的具体个例:SSG 3000 / 绍尔202

SSG 3000是西格(德国)搞的,是它承上启下的作品。这枪用户很多,国内武警学院也买过。美帝这边我记得2013还是14年,进口了一批毒、德、大、学的,当年有折扣的时候零售价到过$1400甚至更低,性价比非常高。——但当时我没买,真是太可惜了,错过不再有。

后来就不幸……见下面sigtalk论坛讨论贴第8楼,以及再往后第13楼起的诸条回复,关于SIG Sauer搞砸,被德国禁出口的说法:

/threads//post-370041

总之德版遂成绝唱,再过几年连在德国的工厂都关掉,油纸包的零件也不要再指望。后来SIG USA好像倒是造了一些配件?我不确定。

不跑题,回来说SSG 3000的结构。猛一看它是机匣外包枪托,传统构型对吧?甚至有些手里有枪的用户也在问:拆开来以后看不到后座凸耳recoil lug,那枪托在哪个位置承受机匣传递过来的后座力呢?像下面Hide上的贴子:/shooting/threads/recommend-gunsmith-t/post-8503109

注意,它机匣下面伸出来的,前一根是拧固定螺丝的,后一根是弹匣释放钮。

它实际上和传统结构非常不一样,是一大块机匣,机匣后端面整体给枪托传递后座力,也就是说枪托里,接触机匣后部的地方埋一块铝就行。维基上写的很清楚,在美民间销售的SSG 3000有两个版本的枪托:德味版里面埋了铝,外面看不出来;美制(麦克米兰造)托埋的铝,表面直接露出来了,用手就能摸出来。所以有点类似铝龙骨结构,参考sniper central的文章:/sig-sauer-ssg-3000-2/

当然,现在有第三方给SSG 3000也做底座chassis。不过思维发散一下,假如不采用外部包络的枪托/底座,而是直接在机匣正后面接一个枪托,不就是一体化机匣结构的先声了么——当然它是一大块铣削钢机匣,重一些。而现在枪托里那块铝,和其他典型龙骨式怎么看怎么都有不小区别。

当然,还有另一种风格,看和SSG 3000同源然而发展成猎枪的,Sauer 202、404。

绍尔真是尽显老欧洲风范。别看是旋转后拉,和一票各种直拉栓放在一起照样气场十足。漂亮的木头下面,谁能想到它有如此妙的一体化机匣设计?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下面几篇文章的详述:(202大多是是钢机匣,轻量版是铝机匣)/guns/buy-gun-guide/sauer-404-bolt-action-80025/content/review-sauer-404-synchro-xtc-rifle/

之前贴的那些Savage、T/C、Ruger等的新一代低端猎枪和绍尔放在一起,老欧洲的奢侈品与红脖的生产生活工具,完全是两条路线。

啰啰嗦嗦这么长,小结一下。

首先必须强调,结构上的进步不等于一定就能保证高精度。一些老牌子,比如Surgeon等等,用传统结构依然能提供非常精良的步枪。SSG-69、TRG-22/42这些就更不用说了。但本文中提到的一些结构先进的枪型里面,却不乏产品差强人意的:有的质量不稳定,用户不确定拿到手的枪会打出什么样的的散布;有的急于把有安全隐患的不成熟产品推向市场,靠用户去做试验和质检;有的炒作概念,又敝帚自珍连别人用他们的弹种名称都要起诉……七宗罪不见得踩了个遍,一地鸡毛的事情却很不少。

但我觉得,一体式机匣和上下机匣,还是代表着高精度手动步枪的发展方向。

传统结构步枪可以被调校到出厂神准,但反复拆装机匣 / 枪托始终是一个问题。典型例子比如精确化了的NM版(National Match,国家比赛版)M14,就不建议频繁把机匣从枪托上拆下来,会影响搞好的座床效果。正是有了底座式、一体化,和上下式机匣的进步,才使得更换枪管更为方便轻松。对精确射击选手和爱好者而言,一些高膛压口径对枪管寿命影响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。不用找枪匠,在自家车库甚至厨房台面上换枪管就绝对是实打实的福音。至于方便一枪多口径那更是巨大优势了。

再一个有趣的观察是,一体式机匣/上下机匣,现有诸产品共同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很多AR15规格的零件——握把、筒状尾管……这和民用市场上存在大量各种档次的第三方AR货架产品改件有着非常强的联系,可以说是AR在民间普及的必然结果。这些未来大有前途的新结构,以及目前正流行的底座式结构,离不开战后材料工业的进步。没有铝合金加工工艺的普及,没有复合材料的大发展,不是说钢木传统不可能搞出来新设计(复习一下绍尔202、404以及半自动的303等),但肯定不会有今天这样百花齐放的繁荣。再回想一下,AR-10 / 15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横空出世,何止是为突击步枪开辟了一条未来之路。

抛砖引玉,就写到这里了。一家之言,管窥蠡测,谬误难免。希望大家指正。

标签:

图文推荐

热门文字

标签

精彩赏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