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眼观•时事开讲| 调休呼声里看向往的生活

来源:微博时间:2023-07-03 06:24:17

端午假期刚结束,“调休”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第一。每到小长假前后,调休犹如生活和工作旋律上的“变奏”,既在忙碌的日常中,给很多人创造了出行旅游、探亲访友的机会,又因对有规律节奏的微“调”而屡屡引发热议。


(资料图)

假日分布的动态调整和优化

回顾过往不难看到,我国的节假日设立是一个动态调整、不断优化的过程。1999年,法定年节假日从7天增至10天。2007年修改后的《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》公布,2008年起施行,虽然五一劳动节从放假3天减为1天,但同时新增了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各放假1天,全体公民放假天数增加到了11天。

节假日模式也在迭代,1995年“双休日”出现,1999年“黄金周”问世,2008年增加3个传统节日假期,2015年出现 “2.5天休假模式”的探索……可以看到,假日天数的增多,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、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提高、居民收入水平上升等因素变化。目前,周末休息日加上国家法定节假日,已经占到了全年日程的近1/3,专家表示,从时间总量来说不算太少。

从公开文件透露的信息看,节假日还将进一步优化——2022年国家发改委、文旅部联合印发《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(2022—2030年)》,提出部署培育现代休闲观念、保障旅游休闲时间等10项重点任务,其中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时间分布格局这项具体举措,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。

关于调休,众口难调?

适合国人需要,应运而生的小长假、长假、黄金周,充分发挥了节假日的休闲功能,1999年“十一”是第一个“黄金周”,据有关统计,全国出游人数7天内达到2800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1亿元。多年增长的数据和火爆的消费旅游市场证明,“黄金周”为代表的假日经济对于刺激消费的作用十分明显。长假还体现了文化传承功能,让传统节日文化融入现代生活。

同时,关于节假日调休、假日分布的话题没有远离公众视野。去年,一家媒体发起《优化法定节假日时间分布格局,你有啥建议?》,在几个选项中,选择了适当延长春节假期的占57%,除此之外,还包括减少年中节日调休(17%)、重视重阳等传统节日(13%)、增加暑期假日(9%)等。从“端午节要调休”到“考生喊话取消调休”,相关话题更是每隔一段时间就登上热搜。

来源:微博

调休涉及到每个人的自身工作生活节奏,因人而异、众口难调。以近期引起关注的节日调休为例,端午节放假后连着6个工作日;今年还有一个长假即中秋国庆,节前不调休,连放8天假,节后连着7个工作日。对此,不同的观点基本分为两种:一种是明确支持调休的,认为节假日调休有必要有好处,对于离家较远的工作族来说,至少有长假回一趟家,好好陪伴家人;另一种认为调休之后的长假可能就多了一天休息,却打乱两周的时间安排,值班、补班也会导致休息了还累。

聆听多种声音、满足更多需求

网友众说纷纭,之所以如此关注法定节假日的时间安排,也是因为与自身休戚相关——其中传递出的新需求新动向,值得聆听。

一方面,从众多热议看,如今大家从心理上对假日怎么过提出了更高、更多元要求,包括休闲、出行体验感获得提升,而不是扎堆出游、“出门不是看景而是看人”。这种期待也给消费休闲场景的升级带来了机会。优化假日分布,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旅游需求为契机,通过科学合理、满足公众心理预期的设置,必将进一步激发旅游休闲产业内生发展动力,促进行业发展,刺激消费活力,也满足百姓需要。

另一方面,从多种多样的意见可看到,优化假日分布,也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,综合考虑假期安排对用人单位、生产经营发展、相关行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。

可见,法定节假日的优化分布并不仅仅是增减几天、调还是不调那么简单。众口难调,节假日的调整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,只能尽可能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。调休只是手段,怎样对民众工作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都有正向意义,才是关键。这个寻找最优解的过程,本身就必定能获得更多认可和共鸣。

要获取最优方案,需要统筹考虑,听取百姓和企事业单位的声音。如果只“浅听”一下也是不够的,举个例子,从舆论场域的观点,烦恼于调休带来的前后补班之声较多,有网友直接建议长假取消调休,但在相对“低调”的意见里,一定也有众多赞成调休、不支持取消调休的网友,有必要得到同样重视。

相关部门科学规划、系统安排、切实调研,社会各界在共情的基础上集思广益、理解认同,必将让节假日满足更多人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
评论员  王梦航  薛蓓

校对 李海慧

标签:

图文推荐

热门文字

标签

精彩赏析